攝護腺炎

攝護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疾病,好發於成年男性,青春期前極少發生,盛行率約5-8%。年紀大的男性常會因攝護腺肥大而有頻尿、夜尿、小便不順等症狀;而攝護腺炎卻偏好年輕、中年男仕,尤其慢性攝護腺炎症狀反覆不易治癒,令人不勝其擾。長久下來病人就會變得焦慮、失眠、倦怠,進而影響到工作。

致病細菌:
與造成一般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類似,以腸細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最常見,主要是大腸桿菌(E. coli);克雷伯氏肺炎菌(K. pneumoniae)、枯草桿菌(Proteus)、綠膿桿菌(Pseudomonas)與較不常見的革蘭氏陰性菌及厭氧菌等造成攝護腺的感染較少見。革蘭氏陽性菌除了腸球菌(Enterococcus fecalis)會造成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外,其它的革蘭氏陽性菌極少感染攝護腺。臨床上所見病例大多僅由一種細菌造成感染;混合感染很少見。

感染途徑:

  1. 尿液逆流進入攝護腺小管: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如尿液原已有細菌感染,就會造成細菌性攝護腺炎;如尿液沒有細菌感染,也容易對攝護腺造成化學性刺激,產生非細菌性攝護腺炎。包括憋尿或其他引起解尿不順的情形,都可能導致尿道壓力增加,尿液逆流到攝護腺內引起發炎。
  2. 上行性感染:性行為時,尤其是肛交,細菌易經由尿道進入攝護腺引起發炎。
  3. 肛門直腸的細菌直接擴散到攝護腺或經由淋巴循環感染攝護腺。
  4. 血行性感染:經過血液循環,將身體內遠處的細菌帶到攝護腺引起攝護腺發炎,但較少見。

種類及症狀:
攝護腺炎發病時的症狀差異極大,從會陰疼痛、解尿困難,到無症狀的慢性發炎都有,因此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1th)在1998年召開共識會議,將攝護腺炎依其症狀及原因區分為四大類:

I、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
病患過去有尿路感染的病史。通常病情發展迅速,除解尿疼痛、解尿不順、解尿困難、頻尿、急尿、夜尿(晚上睡覺時頻頻起來上廁所)、血尿等下泌尿道感染症狀外,也會有畏冷、發燒、全身倦怠、下背痛、會陰及下腹部疼痛不適、伴隨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現象。肛門指診時可發現發熱、腫脹及劇烈壓痛的攝護腺。攝護腺液檢查可發現白血球數目增加,攝護腺液做細菌培養可培養出細菌。

II、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病患過去有尿路感染的病史。症狀比較緩和,雖然許多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是因先有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經過長期反覆性的攝護腺細菌感染,變成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但一些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的病患不一定有先罹患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只是意外被發現。臨床症狀差異極大,除了頻尿、急尿、夜尿、解尿疼痛外,還有骨盆或會陰部(包括陰囊)疼痛,偶而會有射精後疼痛及精液中帶血等症狀,但少有畏冷、發燒等急性症狀。攝護腺液檢查可發現白血球數目增加,攝護腺液做細菌培養可培養出細菌。

III、慢性攝護腺炎或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chronic prostatitis /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病患過去沒有尿路感染的病史。是一種非細菌性攝護腺炎(nonbacterial prostatitis),是臨床上最常見且最困擾的攝護腺炎,又可細分為 A)發炎性(Inflammatory),攝護腺液檢查可發現白血球數目增加,攝護腺液做細菌培養無法培養出細菌。B)非發炎性(Noninflammatory),攝護腺液檢查可發現白血球數目在正常範圍內,攝護腺液做細菌培養無法培養出細菌。致病的原因與機轉不清楚,有人懷疑與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或尿素分解菌(Ureaplasma urealyticum)有關;膀胱頸異常攣縮、攝護腺結石、骨盆肌肉神經異常、攝護腺內鋅含量低也可能和慢性攝護腺炎有關。臨床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夜尿、解尿疼痛、解尿不順,骨盆、上恥骨部或會陰部(包括陰囊、陰莖)酸痛不適,有時射精後下腹部或會陰部會酸痛不舒服。

IV、無症狀的攝護腺炎(asymptomatic inflammatory prostatitis)
通常沒有特別的症狀,這類病人常因其他疾病就診檢查才發現攝護腺發炎,如不孕症患者接受精液分析發現精液中白血球數目增加,或是懷疑攝護腺癌接受攝護腺切片手術發現組織帶有白血球等發炎細胞。

診斷:

  1. 病患過去尿路感染的病史。
  2. 一般身體檢查。
  3. 攝護腺液檢查:一般認為攝護腺液在高倍顯微鏡下白血球數目超過10個以上,巨噬細胞含有卵圓體(脂肪)即是攝護腺發炎,但急性期不可以做這檢查。
  4. 攝護腺液細菌培養:但急性期不可以做。
  5. 經直腸超音波檢查:可看到是否同時存在有攝護腺結石,但急性期不可以做這檢查。

合併症:
攝護腺炎未治好,病患免疫力又不好,可能併發攝護腺膿瘍。

治療:
藥物治療

  1. 治療方面是一個困擾的問題,因攝護腺為深部器官,另有血液-攝護腺屏障,許多藥物不容易進入攝護腺內,不容易完全根治,常需要服藥一段較長時間。對於急性、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type I & II)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可另給予止痛劑、軟便劑、交感神經阻斷劑等,以減輕症狀。
  2. 較常見的慢性攝護腺炎或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type IIIA & IIIB)因為致病機轉並不清楚,治療並沒有一定準則,可給予合適的抗生素、止痛劑、軟便劑、交感神經阻斷劑等,以控制發炎,緩解症狀。

物理治療:(急性發炎期不可以應用!!)

  1. 熱水坐浴,促進前局部血液循環,幫助炎症消退。
  2. 攝護腺按摩:減少精液囤積,對於很少有性生活、不常射精的病患可能有幫助。
  3. 微波高溫治療(microwave thermotherapy):有文獻報告熱可舒緩發炎反應,同時抑制細菌的生長,破壞攝護腺內的神經細胞,鬆弛攝護腺,但是臨床治療效果因人而異。

手術治療
對於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尤其是合併有攝護腺結石,服藥等其它方法都無效,可考慮根治性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但相對副作用需謹慎評估。

一般注意事項:

  1. 戒煙、酒、咖啡、濃茶。
  2.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減少尿液內刺激性代謝物,降低攝護腺炎的發生。
  3. 補充鋅(Zinc)劑,有文獻報告有幫助。
  4. 舒緩情緒、不熬夜或過度疲勞。
  5. 儘量不要憋尿。
  6. 勿長時間騎腳踏車或摩托車,避免壓迫胯下的攝護腺。
  7. 正常的性生活,有規律的射精對病情有幫助。
  8. 細菌性攝護腺炎的病人最好使用保險套,避免夫妻間交互感染。
  9. 避免性交時忍精不射,以防逆流到攝護腺內引起發炎。
  10. 避免經尿道留置導尿管,如須長期引流膀胱的尿液,可採用恥骨上膀胱造瘻管(Suprapubic cystost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