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佩洛尼氏症

什麼是佩諾尼氏症?

陰莖海綿體白膜纖維化病變(佩洛尼氏症,Peyronie’s disease)最初被稱為陰莖硬結症(induratio penis plastica),是陰莖白膜受創傷或慢性損傷後,癒合異常的一種疾病,導致白膜內過度形成疤痕組織(纖維斑塊或硬結)。所形成的瘢痕或斑塊缺乏彈性,進而導致陰莖彎曲(鉸鏈效應或凹陷變形(例如沙漏式變形)、陰莖縮短,特別是在勃起時最為明顯(圖一);甚至20%的患者會突然出現變形,甚至90度彎曲。一旦瘢痕形成後,不會進行正常的組織重塑,因此瘢痕與變形會持續存在,可能造成勃起時疼痛,且常伴隨勃起功能障礙造成性行為困難或不適,並影響自信心

圖一:陰莖白膜受創傷後癒合異常,導致白膜內過度形成疤痕組織(纖維斑塊或硬結)、陰莖縮短,特別是在勃起時最為明顯。A)白膜背側的斑塊硬結造成鉸鏈效應,陰莖向上彎曲、B)白膜中間一段縮窄的沙漏式變形。

此疾病常好發於中老年男性、糖尿病及勃起功能障礙患者,但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多項自然病程研究指出,完全自癒極為罕見。佩洛尼氏症的發病過程通常緩慢,從發生至穩定階段可能歷時一年以上。通常需等待一年,且至少六個月內陰莖硬結(硬片)狀況穩定、陰莖彎曲變形未再持續進展(stable deformity),可考慮進行手術矯正陰莖彎曲。

如何診斷佩洛尼氏症?

佩洛尼氏症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病史與觸診理學檢查,陰莖內可觸及一塊硬結或一條硬帶。可以在家中以手機或相機,於陰莖勃起時,從陰莖的上、下、左、右及前方,拍攝不同方位的照片予醫師參考,對於疾病評估將有極大助益。必要時可安排陰莖彩色都卜勒超音波檢查,評估陰莖白膜、斑塊硬結及鈣化程度、海綿體纖維化、陰莖結構變化等情形;評估陰莖勃起功能,包括測量陰莖血流,檢查是否有陰莖動脈灌流不足或陰莖靜脈滲漏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礙等問題。

什麼是震波?

震波是攜帶能量的一種聲波,經由特殊的傳遞介質快速前進,能量傳遞聚集在一段距離外想要治療的組織或目標上,對人體組織或目標產生治療作用。震波有兩種不同能量傳遞方式,第一種是震波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個大的正壓,直接衝擊組織或目標,產生裂解剝落等效應,應用在泌尿科高能量體外震波碎石,治療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第二種是藉由後續較小的張力波,在組織內形成微小泡泡,泡泡破裂時會釋放壓力與能量衝擊組織,應用於刺激軟組織的修復與再生,此即為低能量體外震波(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 Li-ESWT)的主要效用。

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泌尿科疾病,主要應用在陰莖海綿體白膜纖維化病變(佩洛尼氏症,Peyronie’s disease)、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慢性攝護腺炎/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Chronic prostatitis /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CPPS)及膀胱功能障礙(Bladder dysfunction)等。低能量體外震波亦已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肌肉骨骼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傷口癒合不良等其他領域的疾病。

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佩洛尼氏症的作用機制

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療法,應用於治療佩洛尼氏症,可透過多種生物機制,包括機械傳導(mechanotransduction)、對白膜內纖維化與發炎路徑的調節、新生血管及幹細胞活化與再生等(表一),部分緩解佩洛尼氏症的臨床症狀。

低能量體外震波作用機轉低能量體外震波臨床效益
抗纖維化作用降低第一型與第三型膠原蛋白的合成,並抑制轉化生長因子(TGF-β1,一種關鍵的致纖維化細胞激素)的表現,從而抑制斑塊形成。
機械力破壞斑塊可能對斑塊造成微創損傷,促進疤痕組織重塑或軟化。
新生血管生成透過增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促進血管新生,改善組織血液循環與協助組織修復。
抗發炎作用可調節介白質-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發炎細胞激素,減少局部發炎反應與緩解疼痛症狀。
疼痛緩解可能透過神經去敏化、抑制神經生長因子(NGF)與產生過度刺激鎮痛效果來緩解疼痛。
幹細胞活化與再生活化間質幹細胞,局部組織再生。
表一: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佩諾尼氏症,透過多種生物作用機制,以緩解臨床症狀。

治療過程

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佩洛尼氏症時,探頭接觸陰莖斑塊區域,每次治療的震波總脈衝數約3000下(圖二),每次治療的時間約20分鐘,不需麻醉,整個治療療程8至12次,分週進行,大約4至6週完成。在治療過程中極少不適感或副作用;如果感受到些許刺痛,可以彈性調整治療的能階及頻率。

圖二:低能量體外震波衝擊陰莖斑塊區域,透過神經去敏化、抑制神經生長因子及產生過度刺激鎮痛效果,達到緩解疼痛的治療效果。

低能量體外震波禁忌症

  • 陰莖癌或治療區域有惡性腫瘤
  • 裝有人工陰莖
  • 出血性疾病(例如血友病)或正在接受抗凝血治療(除非有嚴密監測)
  • 生殖器或會陰部有活動性感染或開放性傷口
  • 嚴重心血管疾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最近六個月內有心肌梗塞病史、嚴重心律不整)
  • 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勃起功能障礙(若該病況經評估不適合進行震波治療)
  • 嚴重的佩洛尼氏症(陰莖硬結症),合併重度鈣化

治療效果與滿意度

疼痛改善:多數研究顯示疼痛有顯著減輕,報告的治療效果最一致。

斑塊大小與陰莖彎曲程度:研究結果不一致,有些研究顯示斑塊或彎曲有輕微改善(10°-20°),另一些則未觀察到顯著變化。

勃起功能:臨床上常以國際勃起功能指數問卷(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IIEF) Questionnaire)評估勃起功能與治療效果。有些研究顯示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能提高國際勃起功能指數的分數,但變化不明顯且未具一致性。

縮短病程或阻止疾病進展:尚無明確結論

整體滿意度:滿意度中等至偏低,主要因為形狀變化改善有限,但對於疼痛減輕表示滿意。

副作用:大多數研究未曾報告嚴重不良反應,顯示治療安全性良好。

結語

佩洛尼氏症是一種陰莖白膜的傷口癒合異常,導致纖維斑塊形成,進而引起陰莖彎曲變形、疼痛及性功能障礙。近年來,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被研究作為非侵入性治療方法之一,主要針對疼痛緩解及功能改善,是否可縮短病程仍有爭議。目前文獻顯示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對於佩洛尼氏症的「疼痛緩解」效果最為一致,治療安全性良好,預期減少發炎反應及縮短病程,於臨床應用上應以個案症狀與病期做綜合考量。

參考文獻

  1. Hauck EW, Hauptmann A, Bschleipfer T, Diemer T, Weidner W. Questionable effectivenes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Peyronie’s disease: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approach. J Endourol. 2004;18(5):519–523.
  2. Palmieri A, Imbimbo C, Longo N, et al. A first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using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eyronie’s disease. Eur Urol. 2009;56(2):363–369.
  3. Palmieri A, Imbimbo C, Creta M, Verze P, Fusco F, Mirone V.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eyronie’s disease. J Sex Med. 2009;6(9):238–242.
  4. Hatzichristodoulou G, Meisner C, Gschwend JE, Lahme 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yronie’s disease: a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 Eur Urol. 2013;65(2):380–387.
  5. Hatzichristodoulou G, Meisner C, Gschwend JE, Lahme 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in Peyronie’s disease: Results of a placebo-controlled,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ingle-blind study. J Sex Med. 2013;10(11):2815–2821.
  6. Yildirim ME, Yildirim A, Aydin M, Topaktas 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Peyronie’s disease. Andrologia. 2016;48(7):811–815.
  7. Fojecki GL, Tiessen S, Osther PJS. Effect of low-energy linear shockwave therapy on Peyronie’s disease: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Int J Impot Res. 2017;29(3):109–114.
  8. Fojecki GL, Tiessen S, Osther PJ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 in urolog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utcome in Peyronie’s disease,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chronic pelvic pain. World J Urol. 2017;35(1):1–9.
  9. Gao L, Qian S, Lin H, et al. Meta-analysi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Peyronie’s disease. Int J Impot Res. 2021;33(2):1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