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勃起功能障礙

低能量體外震波(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Li-ESWT)治療泌尿科疾病,主要應用在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陰莖海綿體白膜纖維化病變(佩洛尼氏症,Peyronie’s disease)、慢性攝護腺炎/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Chronic prostatitis /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CPPS)及膀胱功能障礙(Bladder dysfunction)等。低能量體外震波亦已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肌肉骨骼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傷口癒合不良等其他領域的疾病。

什麼是震波?

震波是攜帶能量的一種聲波,經由特殊的傳遞介質快速前進,能量傳遞聚集在一段距離外想要治療的組織或目標上,對人體組織或目標產生治療作用。震波有兩種不同能量傳遞方式,第一種是震波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個大的正壓,直接衝擊組織或目標,產生裂解剝落等效應,應用在泌尿科高能量體外震波碎石,治療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第二種是藉由後續較小的張力波,在組織內形成微小泡泡(cavitation),泡泡破裂時會釋放壓力與能量衝擊組織,應用於刺激軟組織的修復與再生,此即為低能量體外震波(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 (Li-ESWT))的主要效用。

低能量體外震波的生物效應

低能量體外震波衝擊到目標組織時會對細胞產生一種機械性應力刺激,細胞上的機械感受器受到刺激後,即啟動一連串的生物效應,釋放再生相關的分子(例如生長因子)及調節細胞訊號分子的表現(如趨化因子和細胞激素),活化間質幹細胞,刺激細胞增生、遷移,減少發炎反應,達到組織重塑與再生的效果。同時,低能量體外震波也誘發細胞釋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組織內的血管生成及新生血管,改善組織的血流供應,增加氧氣供給及提供組織成長所需營養;另外也有助於神經修復並恢復正常的內皮細胞訊號傳導(圖一)。

圖一:低能量體外震波活化間質幹細胞,達到組織修復與再生的效果。同時,誘發細胞釋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血管生成及新生血管,改善組織內的血液循環。

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作用機制

低能量體外震波是一種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非侵入性療法,透過多重作用機制來刺激海綿體內細胞再生,協助細胞與組織的更新及修復,改善陰莖海綿體結構與功能;並促進陰莖海綿體內新生血管,增加海綿體內血流量,改善陰莖血液循環,造成海綿體內充血,達成良好勃起功能(表一)。

作用機制生物效應臨床效益
機械性應力與極細微創傷(Mechanical Stress and Microtrauma)透過震波產生極細微創傷,啟動陰莖海綿體及周邊血管的修復反應引發組織修復並釋放生長因子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增加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eNOS (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bFGF(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因子的表現量,生成新血管提升陰莖血流量,改善勃起功能
新生血管與改善內皮細胞功能(Neovascularization and Improved Endothelial Function)增加一氧化氮(NO)釋放,擴張動脈血管改善血管功能,維持勃起硬度
活化幹細胞與組織再生(Stem Cell Activation and Tissue Regeneration)刺激間質幹細胞,並釋放細胞激素與生長因子,促進陰莖海綿體內平滑肌細胞再生改善陰莖海綿體組織結構與功能
神經再生(Nerve Regeneration)增加神經營養因子(如NGF)的表現量,有助於神經修復特別有助於攝護腺手術後或糖尿病引起的神經性勃起功能障礙
表一:低能量體外震波衝擊陰莖海綿體。低能量體外震波是一種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非侵入性療法,透過多重作用機制來刺激海綿體內組織再生,並促進陰莖海綿體內新生血管,改善陰莖血液循環。

治療過程

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勃起功能障礙時,探頭分別接觸陰莖不同部位,每次治療的震波總脈衝數約3000下(圖二),每次治療的時間約20分鐘,不需麻醉,整個治療療程6至12次,分週進行,大約6週完成,治療的效果最好。在治療過程中極少不適感或副作用;如果感受到些許刺痛,可以彈性調整治療的能階及頻率。

圖二:低能量體外震波探頭接觸會陰部,衝擊陰莖的不同部位,刺激海綿體內細胞再生,協助細胞與組織的更新及修復,改善海綿體結構與陰莖血液循環,達成良好勃起功能。

低能量體外震波禁忌症

  1. 陰莖癌或治療區域有惡性腫瘤
  2. 裝有人工陰莖
  3. 出血性疾病(例如血友病)或正在接受抗凝血治療(除非有嚴密監測)
  4. 生殖器或會陰部有活動性感染或開放性傷口
  5. 嚴重心血管疾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最近六個月內有心肌梗塞病史、嚴重心律不整)
  6. 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勃起功能障礙(若該病況經評估不適合進行震波治療)
  7. 嚴重的佩洛尼氏症(陰莖硬結症),合併重度鈣化

治療效果與滿意度

•     改善勃起功能:臨床上常以國際勃起功能指數問卷(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IIEF) Questionnaire)評估勃起功能與治療效果。多項研究顯示,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能顯著提高國際勃起功能指數的分數,特別是對於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具有顯著改善效果;對於神經性或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礙效果較有限。

•     性滿意度提升:患者報告在接受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後,性行為滿意度提升,能夠進行滿意的性行為。

•     持久效果:部分研究指出,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的治療效果可持續6至12個月,甚至更長。一項研究統計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2年後,仍有50%的成功率。

•     安全性高:大多數研究未曾報告嚴重不良反應,顯示此療法的安全性良好。

•     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時,同時服用第5型磷酸二脂酶抑制劑 (例如犀利士) 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顯

•     輕度至中度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患者療效更佳。輕度勃起功能障礙病患的勃起功能評估分數有顯著改善,中度及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病患的勃起功能評估分數則無顯著改善,但是中度勃起功能障礙病患治療效果仍然優於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病患。

結語

綜合多項基礎與臨床研究,低能量體外震波在治療勃起功能障礙方面展現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改善並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特別適用於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患者,輕度至中度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患者療效更佳,歐洲泌尿科醫學會亦將低能量體外震波列為勃起功能障礙治療的第一線治療選擇之一;然而,對於神經性或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礙效果較有限,仍需進一步研究。因此,治療前需先接受泌尿科專科醫師的詳細評估與診斷,以評估其適用性。

參考文獻

  1. Fode M, Hatzichristodoulou G, Serefoglu EC, et al. Low-intensity shockwave therapy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is the evidence strong enough? Nat Rev Urol. 2017;14(10):593–606.
  2. Lu Z, Lin G, Reed-Maldonado A, et al.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 improves erectile 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Urol. 2017;71(2):223–33.
  3. Rizk PJ, Krieger JR, Kohn TP, et al. Low-intensity shockwave therapy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Sex Med Rev. 2018;6(4):624–30.
  4. Sokolakis I, Dimitriadis F, Teo P, et al. The basic science behind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scoping review of pre-clinical studies. J Sex Med. 2019;16(2):168–94.
  5. Lu Z, Lin G, Reed-Maldonado A, Wang C, Lee YC, Lue TF.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 improves erectile 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Urol. 2017;71(2):223–33.
  6. Clavijo RI, Kohn TP, Kohn JR, Ramasamy R. Effects of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on erectile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Sex Med. 2017;14(1):27–35.
  7. Man L, Li G.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Urology. 2018;119:97–103.
  8. Dong L, Chang D, Zhang X, Li J, Yang F. Effect of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Mens Health. 2019;13(6):1–11.
  9. Yao F, Li S, Lin H, Chen L, Yang D. Efficacy of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m J Mens Health. 2022;16(2):1–13.
  10. Wei X, Li Y, Zhao Y, Wu T, Huang Y.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low-intensity shock wave therapy parameters for vasculogenic erectile dysfunction. Front Pharmacol. 2024;15:120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