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疝氣(鼠蹊部疝氣)俗稱墜腸或脫腸,是泌尿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腹股溝是位於腹部與大腿交接處靠近腹部的一個斜向管道,在男生有精索通過,在女生則有卵巢圓韌帶通過,腹股溝疝氣就是在腹股溝有不正常的鼓起,兩側都可能發生。
腹股溝疝氣的分類:
分類的方法有許多種,較常被引用的為Nyhus classification system
Type I—間接型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內環正常 (就是小兒疝氣)
Type II—間接型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內環擴大,但腹股溝後壁完整無缺陷
Type III—腹股溝後壁薄弱
股疝氣
直接型腹股溝疝氣
間接型腹股溝疝氣:腹股溝內環向內側擴大(就是大的陰囊疝氣,或是滑脫性疝氣),且腹股溝後壁薄弱
Type IV—復發性疝氣
若不考慮複雜的分類系統,一般依不同發生原因,可簡單分為間接型疝氣及直接型疝氣。
間接型疝氣(先天性疝氣)的發生率及原因:
任何年齡層(新生兒到老年)都可能發生,幼兒尤其常見。足月產的嬰兒約1-5%,早產兒更多(9-11%);男生比女生多,大約3:1~10:1;大約60%在右邊,30%在左邊, 10%發生在兩側。不少患者有疝氣的家族史,但是並沒有一種特定的遺傳模式。
小孩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有一管狀突出的腹膜[腹膜鞘狀突(processus vaginalis)],由腹腔延伸到腹壁並走在精索(男生)或卵巢圓韌帶(女生)的旁邊,出生後不久這管道應該會自然閉鎖起來;若這管道沒有閉鎖而呈開放狀態殘留下來,將造成腹腔和腹壁、乃至陰囊間有一個相連的通道(疝氣囊袋),因此腹腔內的器官如腸子、卵巢或網膜等可藉由這個通道進到腹壁,造成腹壁突出;甚至進到陰囊,引起陰囊腫大(但是女生很少延伸到陰唇部位)。陰囊水腫也是因為這個腹膜鞘狀突閉合不完全,只是囊袋裡有積水而不是腹腔內的器官。
直接型疝氣(後天性疝氣)的原因:
腹股溝區是腹壁先天性最薄弱的區域,老化更易導致腹股溝內環鬆弛、腹股溝處的腹壁薄弱或缺損,加上導致腹壓增加的狀況或疾病(如腹腔內腫瘤、心臟衰竭及肺氣腫而長期咳嗽、攝護腺肥大須用力解小便及便秘等),使薄弱腹壁被擠壓而逐漸向外膨出,滑出腹腔進入腹股溝而形成疝氣。因此較常發生在老人或是粗重工作者。
症狀:
小孩不會適當表達症狀,全依賴父母的警覺性。有的小孩只是比較會哭鬧,但常是父母親在為小孩換尿片或洗澡時,才發現腹股溝有隆起或陰囊鼓脹造成陰囊兩邊不等大;有時是當小孩哭鬧或用力,才能見到腹股溝或陰囊有明顯的鼓脹,但安靜平躺或一覺醒來後,又消失不見了。有的因腸子掉入疝氣囊袋無法退回腹腔,而有腹脹、腹痛、嘔吐、哭鬧不安、食慾不振、腸蠕動減緩、排泄困難等腸阻塞的症狀,即所謂箝閉性或嵌頓性疝氣(Incacerated hernia),若不立即處理,會形成腸子缺血性壞死(絞扼性疝氣),甚至併發敗血症的情形,約有4%的嵌頓性疝氣會發生絞扼而需做部分腸切除。
成人才出現症狀的間接型疝氣,在孩提時代通常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年齡增長,先天存在閉鎖不完全的疝氣囊袋因長久持續的腹壓、用力、咳嗽、運動及腹壁肌肉變薄弱等加重因素,將疝氣囊袋逐漸撐大而產生症狀。初期可能沒有鼓起的症狀,但腹股溝有輕微酸痛的感覺;漸漸地站立時腹股溝甚至陰囊有鼓起,躺下即消失,腹部用力時(如咳嗽或提重物)才感覺腹股溝有不舒服或壓痛,陰囊周圍有沉重下墜感。但也可能有轉移痛(referred pain),大腿、髖關節區、背部或會陰部同時感覺酸痛不舒服。女生的疝氣較不明顯,常被忽略。大部分的疝氣鼓起都可推回去(reducible hernia),推不回去的就可能變成嵌頓性疝氣。
老人易發生的直接型疝氣,因腹壁薄弱而直接膨出於腹股溝,並不是開放性的腹膜鞘狀突所引起,所以不會延伸到陰囊引起陰囊鼓脹,這與間接型疝氣有很大的不同。
診斷:
站立時腹部用力,腹股溝有不正常的鼓起;若不明顯時則平躺於檢查台上,以食指的掌面觸摸腹股溝,因存在疝氣囊袋,會有如絲質手套相摩擦的感覺。腹部X光有時可以看到腫塊處有小腸氣存在,如有腸阻塞的症狀,可看到脹大且充滿氣體之小腸。超音波可以輔助診斷,發現腹股溝甚至陰囊內有網膜或腸子存在;有些合併陰囊水腫,可同時看到積水。
何時需要手術治療?
幾乎所有腹股溝疝氣都應手術修補,尤其評估不手術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及持續的症狀,與現代手術的安全性,仍宜儘早手術。
何時不需手術治療?
末期重病的患者,沒有嵌頓性疝氣,就不需手術;有腹水的病人(如肝硬化),應等腹水情況控制好再考慮手術。
治療方法:
1. 疝氣沒有藥物可治療。
2. 配〝疝氣托帶〞只能給予外在壓力,暫時防止腸子等腹腔內器官掉入疝氣囊袋,並非治本之道;但對於目前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可暫時使用。
3. 疝氣不會自行閉合,必須手術才能根治,若沒有不適合手術的狀況存在,應盡早手術治療。小孩腹股溝疝氣在治療上較直接型疝氣單純,不需修補腹壁;傷口位於腹股溝處,靠近腹腔將這個管狀通道綁紮起來,並去除疝氣囊袋即可,鮮少復發。一般而言,術後當天或隔天就可返家,傷口不需換藥或拆線,一星期後門診追蹤即可。
4. 成人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方式除了剝離疝氣囊袋外,腹壁如薄弱則需同時做腹股溝後壁的修補手術。近年來發展的人工網膜無張力性疝氣修補手術,可降低縫補處的張力,減少術後的疼痛及復發率(約1-5%),較傳統手術的復發率(10-15%)低。可以採用局部麻醉或半身麻醉,術後當天或隔天就可返家。
5. 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是目前最新的疝氣修補手式。利用腹腔鏡從腹壁內側進行人工網膜的疝氣修補,腹壁上只有幾處小傷口,降低術後的疼痛感。尤其對於雙側性的疝氣,可以用同樣的傷口完成兩側的疝氣修補;另外對於復發性疝氣也是可以考慮的治療方法。但需經審慎評估,有接受過特殊腹部手術或不適合半身或全身麻醉者,則不合用。
術後注意事項:
傷口
術後傷口不可沾水,可用擦澡方式,大約7天後視傷口癒合情形,再正常洗澡。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並按時換藥。按時服止痛藥,可適度減緩傷口疼痛的不適感。
飲食
1. 若是局部麻醉,手術後即可吃東西;若是半身麻醉,於平躺8小時後才可進食;若是全身麻醉,於2-4小時後,如腸胃蠕動正常,可先喝開水,無嘔吐或其他不適,才可吃軟質及易消化食物。
2. 預防便秘及手術後可能的輕微發燒,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
活動
原則上病患可以正常活動,但一到二個月內要避免腹部用力的動作,如咳嗽、哭鬧、蹲姿、用力解便、提重物或劇烈的運動等。